好久沒有看到國外引進的電影,借著周末空閑,和朋友去看了十年之久的阿凡達,詹姆斯·卡梅隆果然沒有讓我們失望。
相比于十年前還在上初中的我,3D特效剛引入中國不久,絕美的視覺盛宴對當時的我們產生了視覺沖擊,水花橫掃,空中翱翔,一個尾巴仿佛伸出屏幕直擊觀眾......十年后,阿凡達又出現在觀眾面前,這次沒有了第一部時的熒屏沖擊,也不需要電影院搶票,更多的是對一個時代的冷靜與反思。
大自然塑造了人類,可以說大自然就是人類的神。可是曾幾何時,我們早已忘卻了我們曾經深深信仰著的神明,而對她大肆的荼毒。《阿凡達》的世界里運用了原始人民在屠戮獵物后的真心懺悔,是真實的還原,也是信念的重歸。
同時,電影中設置的部分殘缺美也使得電影更加的真實,也更加的震撼人心。比如善心的科學家格蕾絲·奧古斯汀博士在見過納美族神明艾娃后的安然離世,飛行員朱迪·查肯在戰斗中的壯烈犧牲。這些令人心痛的遺憾,在另一個方面使人更加真實的感受那個場景、那些悲傷。
導演詹姆斯·卡梅隆在《阿凡達》拍(pai)攝后,沉寂了十一年的(de)(de)時間,精心制作,終于又一次的(de)(de)以第二(er)部(bu)再次征服了全世界。最(zui)后,此時無(wu)關劇情與特效,這部(bu)電影無(wu)非(fei)是對人(ren)們心靈(ling)上的(de)(de)慰藉,成為(wei)了疫情期(qi)間最(zui)期(qi)待(dai)的(de)(de)電影。